唐朝是我国随葬明器的巅峰时期,很多人耳熟能详的唐三彩就是那一时期随葬明器。唐朝末年随着社会的动乱,社会财富的减少,人们使用的随葬品也逐渐减少。到宋代因为造纸也的发展,很多明器都该成了成本更低的纸制品,也是在这一时,人们开始大量为死去的亲人烧纸钱。
赵彦卫《云麓漫钞》记载:“古之明器,神明之也。今之以纸为之,谓之冥器,钱曰冥财。冥之为言,本于《汉武纪》‘用冥羊马’,不若用‘明’字为近古云”。宋代福州的东岳行宫,人们都是用纸钱去“祭神”,“祈福”。据当时人的文章描写,这些纸钱数量之多,好似 “飞雪”,最后还要将这些纸钱都焚烧。
纸钱作为祭祀之物在宋代被广泛使用,主要选择在以下几种场合。
一是人刚死之时。老人刚刚“闭眼”,子孙下跪、哭啼送终之后,第一件事情就是烧起身盘缠钱,即烧冥钱。民间认为这样可以使死者到阴间享用。
二是做佛事到场时。丧家佛事,供十王像,多烧纸钱,贿赂阴间公行,为死者赎罪。
三是吊丧时。当时民间遇到丧事,亲朋好友都会赠送纸钱、纸绢等物。
四是入殓时。人们还将焚烧后的纸钱灰烬用瓦罐装起来,等到入殓时在放入棺材里,这样可以保证死者能享用到纸钱。也有在下葬的时候直接将纸钱放入棺材内的。
五是出殡的时要烧的起身盘缠。起身盘缠钱烧于亡者的床头,意为给亡者去阴曹地府的车马钱,即上路费。有些地区的风俗是要到寺庙里烧纸钱,然后把灰烬带回家,等待出殡的时候沿路抛洒,意在贿赂阴间的拦路鬼魂,不要为难死去的家人。
六是寒食或清明上坟时。这一风俗是让死去的亲人能一直有钱,再阴间过富裕的生活。《鸡肋编》上记载民间寒食节上坟之俗道:“寒食日上冢,亦不设香火,纸钱挂于茔树。其去乡里者,皆登山望祭,裂冥帛于空中谓之‘擘钱”。此外扫墓时还有挑钱的习俗。所谓挑钱就是将纸钱挂于竹竿上,再插在墓顶端。
七是中元节祭祀祖先时。宋代,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,是祭祀死者之日,谓之“鬼节”。这一天要举行各类活动。佛家寺院则设“盂兰盆会”以荐亡者,道家以此日为地官赦罪之辰。当天街上到处撒满纸钱,象征死者后背给先人送去了生活费用。这一天还会为死者烧去纸质的五彩衣服等生活用品。
如果您有什么疑问请联系中华寺墓园官方的电话:024-66687779,024-66688236。